2006年10月6日,星期五(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二版:时政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值得的营救与不值得的冒险
俞评

  10月1日,台州温岭市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大营救。这天,该市下河村村民林宪法爬上耸立在山脊上高达80米的石夫人峰,却因攀爬用绳意外掉落而受困于峰顶。当地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在数套营救方案均告失败后,向海军航空兵某部紧急求援。次日凌晨,一架军用直升机飞临事发地点,放下钢索和营救人员,将林宪法成功救获。(10月3日《钱江晚报》)
  这是一条特别温暖人心的新闻。特别就特别在:在国庆日,共和国以特别的方式给了一位名叫“宪法”的共和国公民以特别的关怀。不过我也相信,即使不在国庆,即使他不叫“宪法”,这种关怀也会带着同样的温情和暖意款款降临。因为,祖国是我们每个人的母亲,母亲的伟大就在于对儿女的博爱和无私。
  为营救一名普普通通的落难者而不惜动用国防力量,可以说是不计成本和代价了。对此,有人心里也许会犯嘀咕:这么做究竟值不值?要我说:值,非常值!“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如果我们看过美国大片《拯救大兵瑞恩》,想必会有一种喷涌自心灵深处的感动,这种感动来自于对生命的尊重。拯救大兵瑞恩的理由其实很简单:“他的母亲需要他活着回去。”如今,它的中国版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上演,无疑更加具有穿透人心的力量。生命权是最重要的人权,公民的人权应得到平等的尊重和保护。这就是我们的政府要穷尽一切手段拯救一个普通公民的宪法理由。“人是最可宝贵的”这话听着受用,但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恐怕没有比遇险罹祸能平安地“活着回去”更能感知自己的“最可宝贵”了。从普通的林宪法被拯救的感人一幕,一样普通的我清晰地看到了我们的政府理解人、尊重人、关怀人、服务人的人本取向和亲民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如果不与日常生活细节丝丝入扣,就会流于浮表,难以玉成其事。纵观这场营救的全过程,当地政府制定并实施的应急预案很好地照应到了处置突发事件的每一个细节,乃至细到了“在半山腰通宵点亮应急灯”、“定时通过手机安抚林宪法的情绪”这样的细节。我们的政府“为生民立命”如此的尽职尽责,若是“石夫人”有灵,也一定会感动得泪流满面。
  救下了“林大胆”,固然令人欣慰,但欢庆却应该缓行。因为我不希望看到再有“王大胆”、“张大胆”踩到“石夫人”的头顶,不得不让直升机来吊命。这样的险本不值得去冒。道理并不复杂:一来为保护自然景观。“石夫人”是当地的标志性景观,随意攀爬登越极易毁了她的容颜,对她的冒犯也是对国家《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的违犯,这种破坏自然景观的非理性行为理当为人所不耻。二来为节约公共资源。须知囿于国力,我们用于公共救援的资源和手段是十分有限的,此番营救不得不求助于军方就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而我国又是一个多灾害国,应当尽可能地把有限的应急救灾公共资源让渡给更需要、更急迫的救灾抢险。不该冒的险还是让人给冒了一回,恐怕应当引起当地有关部门的认真反思,并采取措施尽力避免对“石夫人”的人为“骚扰”。上海金茂大厦曾一度攀爬成风、险情迭出,后来城管部门出了狠招,在安装防爬罩的同时,依法给予攀爬者治安拘留,从此没人再敢玩飞檐走壁的“绝技”了。他们的经验或可一试。
  既救险,又防险,才谈得上是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大和谐。